當心,別成為電詐“工具人”
來源:科普時報
作者:陳 杰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1-14
瀏覽次數(shù):1452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熱點觀察

年關將至,早已成為“過街老鼠”的電詐團伙,又開始蠢蠢欲動了!

近日,江蘇連云港東海縣的李女士接到陌生“網(wǎng)友”50萬元轉賬,讓其幫忙投資。感覺不對勁的李女士報警后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差一點就掉進了這個近來有蔓延趨勢的電詐新“套路”之中。

以前,是騙子誘導你給他轉賬,現(xiàn)在,是騙子直接給你轉賬,就問你迷不迷惑。

也許有人會天真地想,別人給我轉賬,我又沒損失,能有啥風險呢?

當然有,而且風險巨大!

一旦騙子以幫忙投資為借口,讓上一層受騙人把錢轉到你的賬戶,接下來就會想盡辦法誘導你使用非法APP,幫他們進行所謂的投資操作。得手后,他們再把錢轉走,而你就稀里糊涂地成為非法勾當?shù)摹肮ぞ呷恕薄I踔?,騙子還有可能忽悠你也跟著參與“投資”,輕輕松松一舉兩得。

接收到轉賬后,不再理會騙子后續(xù)的忽悠,是不是就安全了呢?

對不起,也有風險!

首先,騙子轉的錢很可能是贓款,你即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收或者轉移了這筆錢,也會被警方追查。其次,騙子可能會用各種辦法讓你誤以為這是正常的交易。你一旦接收了這筆錢,他們后續(xù)就會以各種理由要求你返還,甚至還會利用你接收轉賬時泄露的個人信息,進一步實施詐騙,讓人防不勝防。此外,當你接收了騙子的轉賬,很可能會被銀行認定為異常交易,進而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個人信用記錄。

總之,一筆看似“天上掉餡餅”的轉賬,在你接收之后就會變成“燙手的山芋”,麻煩事可能會一樁接著一樁地出現(xiàn)。

不想引火上身成為電詐“工具人”,其實也并不難。

當我們收到陌生人轉賬時,切勿盲目接受,應通過電話、短信或向銀行咨詢等途徑,核實對方身份與轉賬緣由;不明鏈接和二維碼不要隨意點擊,這可能導致個人信息與銀行卡資料泄露,甚至被植入病毒致賬戶資金被盜取;遇事保持冷靜理智,千萬別被“幫忙”“高回報”等字眼迷惑,克服貪婪心理,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語。

做好這些防范措施,我們就能守護好自己的財產(chǎn)安全,拒絕成為電詐“工具人”。

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展示

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需求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